2023年美国白蛾防治手册.

美国白蛾防治手册.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阜宁县陈集中心小学二0一四年四月三十日美国白蛾普及知识美国白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国内分布】我国辽宁、陕西、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白蛾防治手册. ,供大家参考。

美国白蛾防治手册.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

  阜

  宁

  县

  陈

  集

  中

  心

  小

  学

  二0一四年四月三十日

  美国白蛾普及知识

  美国白蛾(秋幕毛虫,秋幕蛾)

  【国内分布】

  我国辽宁、陕西、山东、河北省,北京、天津市有发生。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

  1、寄主范围

  美国白蛾能取食317种植物(日本),230余种植物(欧洲),100余种阔叶树(美国),辽宁省调查,能取食的植物有94种,隶属于37科;主要为害落叶阔叶树种,包括许多经济林,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重要的如白蜡槭,糖槭,桑,苹果,梨,山楂,李属,蔷薇属,绣球花属,桦属,桤木,栎,胡桃属,柿,杨属,柳属,榆属和悬铃木等。也取食寄主树木附近的玉米、大豆、棉花、烟草、甘薯等作物以及一些花卉和杂草,但在大多数农作物上不能完成发育周期。

  2、为害特点

  幼虫常群集树叶上吐丝结网巢,在其内食害叶片。网巢有时可长达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则,将小枝和叶片包入网内,形如天幕,因常出现于仲夏到初秋,故称其为秋幕毛虫。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严重时全株树叶被吃光,只留下叶脉,整个叶片呈透明的纱网状,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的群体,形成几个网幕,4龄幼虫末食量大增,5龄后进入单个取食的暴食期。整个幼虫期间取食量极大,造成植物长势衰弱,抗逆性低下,果实品质降低,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受害的果树,果实严重减产,有时导致当年甚至次年不结实。被害树木,由于树势衰弱,易遭蠹虫、真菌和细菌的侵袭,大大削弱其抗寒、抗病能力。幼虫嗜食桑、柞树叶,对养蚕业造成严重威胁。

  美国白蛾多食性,繁殖力强,危害严重,一旦传入将难以控制,是林木、果树、行道树和农作物的危险性害虫。我国列为进境和全国农业和林业植物检疫性害虫。

  【形态特征】

  1、成虫:中型蛾类,雌、雄体长分别为12~15mm和9~12mm,翅展分别为33~

  44mm和23~34mm。体躯纯白色,无其他色斑。复眼黑褐色;雌虫触角锯齿形,褐色;雄虫双栉齿形,黑色。前足的基部、腿节桔黄色;胫节、跗节内侧白色,外侧大部黑色。中、后足的腿节黄白色,胫节、跗节上有黑斑。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半月牙形,中部有一突起,突起的端部较尖,阳茎基环梯形,阳茎端膜具微刺。

  非越冬代成虫的前后翅绝大多数全为白色,仅雄虫的前翅有时有数个不正矩形的黑斑;越冬代成虫的前翅均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不正矩形黑斑,少数雌虫有1至数个黑斑。

  雄虫翅斑变异有:7列斑型(2列基斑列,2列中黑斑,2列侧列斑,1列缘斑);5列斑型;4列斑型;少斑型(翅上只有稀疏少量黑斑)。

  雌虫翅斑变异较小:有斑型和无斑型,有斑个体翅斑稀疏。

  2、卵:卵聚产,数百粒连片平铺(单层排列)于叶背,上覆雌虫白色体毛。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时浅黄绿色或淡绿色,有光泽,后变灰绿色至灰褐色;表面密布小刻点。

  3、幼虫:幼虫有两型:黑头型和红头型,红头型仅分布美国中南部,其余地区和国家发生的均为黑头型。红头型与黑头型主要区别是:头部桔(柿)红色,胸腹部淡黄色而杂有灰色至蓝褐色斑纹,前胸盾、前胸足、腹足和臀盾与体同色,所有毛瘤桔红色,其上刚毛褐

  色而杂有白色;其余特征与黑头型相同。从第一龄起,两种类型幼虫的头部、前胸盾、臀盾的颜色即不同。

  我国发现的黑头型有三种体色变异:普通型,体背有一条黑色宽纵带。最常见的类型,数量最多;黄色型,虫体黄色,无黑色宽纵带,仅有黑色小型毛瘤;黑色型,虫体全为黑褐色。

  大龄幼虫体长28~35mm,头宽约2.7mm。头部、前胸盾、前胸足、腹足外侧及臀盾黑色;胸腹部颜色变化很大,乳黄色至灰黑色,背方纵贯一条黑色宽带,侧方杂有不规则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前胸至第八腹节每侧有7~8个毛瘤,第九腹节仅5个,所有背方毛瘤黑色,腹方毛瘤灰色或黑色,其余毛瘤均淡桔黄色,各毛瘤上均丛生白色且混有黑褐色的长刚毛。

  腹足趾钩为单序异形中带,中间长趾钩9~14根,两端小趾钩各10~12根。这一点可与毒蛾科幼虫腹足趾钩予以区分,毒蛾科幼虫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

  4、蛹:美国白蛾蛹体长8~15mm,平均12mm;暗红褐色。头部及前、中胸背面密布不规则细皱纹,后胸背及各腹节上密布刻点。第五至第七腹节的前缘和第四至第六腹节的后缘均具环隆线;节间深缢,光滑而无刻点,且色较浅。臀棘8~17根,多数12~16根,长度约相等,端部膨大且中心凹陷而呈喇叭形。

  【发生特点】

  美国白蛾一年发生的代数,因地区间气候等条件不同而异,黑头型和红头型之间也有不同。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发生比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进入第3代。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

  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温度在18~19℃以上,相对湿度70%左右越冬成虫大量羽化。在一天中,越冬代羽化时间多在16:00~19:00时,夏季代多在18:00~20:00时。

  成虫羽化后,至次日晨日出前0.5~1小时雌雄交配,交配时间可延续5~40(平均14~16)小时,一生只交配1次,交配后不久,雌虫即产卵。成虫飞翔力和趋光性均不强。

  雌虫产卵,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喜在槭树、桑树和果树的叶背产单层块状卵,每卵块有卵500~700粒,面积2~3cm2;最多达2000余粒。成虫产下的卵,粘着很牢,不易脱落;上覆毛,雨水和天敌较难侵入。卵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75~80%,只要温湿度适宜,孵化率可达96%以上,即使产卵的叶片干枯,也无影响。

  幼虫孵化后不久,即吐丝缀叶结网,在网内营聚居生活,随着虫龄增长,丝网不断扩展,一个网幕直径可达1米,大者可达3米,数网相联,可笼罩全树。网幕中混杂大量带毛蜕皮和虫粪,雨水和天敌均难侵入。幼虫老熟后,下树寻找隐蔽场所(树干老皮下、缝隙孔洞内,枯枝落叶层,表土下,建筑物缝隙及寄主附近的堆积物中)吐丝结灰色薄茧,在其内化蛹。

  【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主要靠人类活动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各虫态均有可能附着于寄主上,成虫和蛹还可静伏于交通工具上,随运输传至远方。蛹期抗逆能力强,可经受

  -30℃的低温,由于越冬代化蛹场所复杂、隐蔽,蛹期长,因此越冬蛹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虫态。成虫飞行和高龄幼虫爬行,可引起发生地邻近扩散。

  【检测方法】

  田间检测可在成虫发生期在海关或疫区的处围设置黑光灯或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监测。另外,凡从发生区调出的苗木、原木、木材、货物的包装物、植物性铺垫物及运载工具攀亲应予以严格检验。检验卵时应注意植物的叶背;检验低龄幼虫应注意寄主植物上的网幕,老龄幼虫及蛹应注意树干缝洞和根部土壤、包装材料及货物的木箱、运载工具的内外角落,缝隙和树洞、原木和木材的树皮下、裂缝、洞穴及草堆的深层。如发现可疑的标本可带回实验室进行镜检鉴定。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

  对于来自疫区或疫情发生区的苗木、鲜果、草制品及其包装物、填充物等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疫情及及时集中烧毁。对带虫原木等需进行熏蒸处理。由于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爬行能力,可以爬到路过疫区的交通工具上而作远距离的传播,因此必须对来自疫区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严格的检疫或消毒处理。

  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根据美国白蛾1~4龄幼虫结网幕群居的习性,可于相应时期剪下幼虫所结网幕,消灭其中的幼虫;另根据美国白蛾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绑缚草把或纸板以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人工进行销毁。

  【生物防治】

  采用美国白蛾NPV病毒制剂防治其低龄幼虫;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其老熟幼虫和蛹;另外,注意保护大草蛉、中华草蛉、胡蜂和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及白蛾派姬小蜂、白蛾黑棒啮小蜂等其他寄生性天敌。

  【性诱剂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芯对雄成虫进行诱杀。

  【化学防治】

  在幼虫发生高峰期采用一些昆虫生长调节剂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部署,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轻美国白蛾的危害和传播蔓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强化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大力加强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以全面降低虫口,及时拔除疫点,防治扩散为目标,坚决遏制美国白蛾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势头,保护生态安全。

  二、目标与任务

  我校检测覆盖率要达到100%,防治率达到100%;发生期每

  天都要进行虫情普查,要严密监控,一旦出现疫情,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除治。

  三、加强检测,健全查防网络

  根据疫情地区的发生状况,结合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定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三个时间区段内进行重点检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专门固定一定数量的查防员负责查防工作。各查防员每天下午4点前上报分管校长查防情况,由分管校长统一汇总,发现疫情立刻上报县局基建组,同时组织除治。

  四、突出重点,全面普查

  根据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对第一代至第三代虫龄期分别组织全面普查工作。确保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就地灭疫。根据目前发生情况,普查工作要全面细致,不留死角和空白点。

  五、科学防治,综合治理

  1、人工物理防治:剪除网幕:1至3龄幼虫期结成网幕危害,可用髙枝剪剪下枝条及网幕就地烧毁。

  2、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的特点,设置诱虫灯进行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一般挂灯间隔以100米为宜,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从19:00——次日6:00开灯。

  3、捕杀成虫:利用成虫蛰伏在树干下部,飞翔能力不强,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扑杀成虫。

  六、虫情踏查轮值表

  时间

  5月1日—5月31日

  6月1日—6月30日

  7月1日—7月31日

  8月1日—8月31日

  9月1日—9月30日

  10月1日—10月31日

  普查人

  丁家宏

  季

  坚

  胥兴国

  刘德民

  丁家宏

  季

  坚

  胥兴国

  刘德民

  丁家宏

  季

  坚

  胥兴国

  刘德民

  备注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卞正党

  副组长:曹文亮成

  员:丁家宏

  胥兴国

  季

  坚

  刘德民

  美国白蛾情况踏查表

  陈集中心小学制

  普查时间

  具体位置

  疫情树种

  疫情株数

  网幕数

  虫态

  虫龄

  普查人

推荐访问:美国白蛾防控方案 美国白蛾防治手册 美国 防治 手册